年末的一個冬天,補習了一部十年前的日本電影「編舟記」。故事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玄武書房辭典編輯部歷經十五年編撰中型國語辭典「大渡海」的故事,i型人格的語言學碩士馬緹光也和編輯部的一眾前輩,以近乎人力手工的方式集合成辭典,令人動容。電影鏡頭還數次致敬岩波的「廣辭苑」和三省堂的「大辭林」,不禁讓我向自己書架上的若干本辭典投向敬意的目光。
說起來,《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辭典》毫無疑問是童年翻得最勤的書。等學習英語時,雖然也有牛津、朗文品牌的暢銷辭典,但始終感覺隔了一層,直到今天自己英文差些跟當年缺少稱心的英文辭典有關。去年我決心補修英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找本好辭典。
非英語母語者,經常記不住英文千變萬化的慣用法,但應試教育時卻不教,這時候請教辭典是一個好辦法。有的人依靠互聯網也能學成,這個怕是因人而異,反正我不太行。今年買過三本英文辭典:外研社「簡明英漢」,三民精解英漢,商務國際「新英漢詞典」,都是日本原版、臺灣重編的辭書。外研社「簡明英漢」的藍本是「三省堂袖珍简明英和辞典」,以便攜開本極盡詞彙豐富之能,後經三民書局譯成中文;「三民精解英漢」買的是臺版書,其原型是旺文社的「高中基本英和辭典」,再經莫建清教授重新校譯註釋而成;商務國際「新英漢詞典」的原型是三省堂的「Vista英和辭典」,也是由莫建清編校訂、在臺灣三民以「實用三民英漢辭典」發行。
比如這句,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我原來做夢都想不到它的意思是“狂風暴雨”,莫教授貼心地注釋到這個用法來自北歐神話,Odin有一隻貓和一隻狗,貓負責下雨,狗負責刮風,於是cats and dogs以複數形式出現,形容風雨交加。類似的講解在日本和台灣人編輯的英語辭典裡無處不在,對我來說簡直太好用。但「Vista英和辭典」有個缺點,它並不區分及物動詞和非及物動詞,也不區分可數名詞和非可數名詞,多少也離經叛道。
這麼領教過一番對岸辭典的優點,對他們編的漢語辭典更加好奇了。大名鼎鼎的五南「國語活用辭典」剛學習不久,印象最深的兩個優點,一是漢字六書溯源,一是保留了一部分對岸的發音習慣,讓我有機會可以跳出簡中語境以外進一步領略漢語的豐富性,並欣賞傳統漢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