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週,我心血來潮下單了一支功能手機 Nokia 800 Tough。購買理由除了三防、續航外,還想試試有沒有可能通過換機來戒除對移動網絡的依賴。
這事的起因可能是偶爾坐地鐵,從自己的手機屏幕抽離出來看看旁人,車廂裡的一大半人都在埋頭刷手機,不停看視頻、購物、刷朋友圈,那一刻的景象其實蠻cyberpunk的。我並不想成為這種景象的一部分。
但結果並不出人意料,這事沒能成功。即使我有意識想戒斷網癮,我發現中斷聯網應用的不便仍然是不可忍受的。
我在想,現代人對事物的專注力,或者說現代人的注意力整體上正越來越遠缺乏耐心和深度?
現代媒體的發展史上,電視的出現曾讓學者憂心忡忡,但後來的幾十年裡電視跟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它已經相當經典甚至懷舊。在前移動互聯網時代,BBS和BLOG還屬於菁英式的互動,內容的產生和傳播需要消耗大量智力,也意味著圍繞它們的生產時間和消費時間都不短,到了移動智能終端跟web 2.0/SNS應用的時代,資訊的獲取變得更加容易,人們的注意力不再傾向於花到長時閱讀和觀看上。再後來,現代人幾乎完全沈溺於大數據和算法推薦內容,非常依賴機器主動push過來的資訊,但滿足感又大大降低,只能不停地刷新下一條內容,耐心和深思成為這個時代的稀缺品種。近一兩年間,基於LLM和Transformer模型的生成式AI發展迅速,科技公司對於自己未來取代媒體相當之野心勃勃。
回想一下,這些年電視機儘管越做越大,但留給它招攬家庭成員圍坐一堂的機會越來越少,現代家庭的成員們更願意打開自己的小屏幕刷著各自感興趣的短小內容,再很快刷下一條。
從產生端看,短視頻的製作事實上並不簡單,個人博主仍可能花一天時間才能製作完成幾分鐘時長的視頻,一旦上傳至平台後還要擔心作品是得到了算法推薦。流量焦慮的背後,是勞動回報的不對等。生產者只有有限的傳播權力、科技公司過度使用傳播算法,和現代人渙散的注意力,這三者合謀塑造了今天的cyberpunk圖景。
所以偶爾會很想跳脫出來,不允許自己沈溺在氾濫的碎片化信息裡,於是我最近正在嘗試撿起書本閱讀,恢復BLOG,嘗試走向真實的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