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去蘇州誠品書店,總能發現一些感興趣的書。
當我對城市規劃感興趣的時候,能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旁邊發現多本新的類似著作。走到建築主題區域,大陸聲名鵲起的安藤忠雄邊上,整齊擺著Le Corbusier,Louis Kahn乃至貝聿銘I. M. Pei的圖冊和通俗小傳。
我對老一輩台灣散文大家比較熟悉,注意到余光中、白先勇、琦君、林清玄的書在蘇州誠品擁有帶獨立標籤的一排區域,可見書店的運營團隊很好兼顧了書的品位和暢銷推薦。
至於最近這次逛店的最大收穫,莫過於發現新譯本的卡爾薩根《伊甸園的飛龍》,和穆旦譯本之《濟慈詩選》單行本。
因為誠品特別精於書的遴選和陳列,且經過實體書的翻閱,買書的欲望大大超過網路推薦。這種欲望是自然發生的,往往超出原本既定的興趣範疇——譬如我在這邊偶爾發現過《微觀經濟學的力量》、《老年護理全書》特別能解決我當時很多問題的困惑,而出版發行於10餘年前的《諾頓星圖手冊》其實相當經典不過時但幾乎被遺忘在今天的中文互聯網裡。
以前跟一位做互聯網開發工作的朋友交流過這類現象,當時正處於數據算法推薦流行的早期,他讚賞推薦機制能給小白用戶擴展許多新鮮信息,而我認為用戶自主發現新信息後的愉悅感更強烈。十年過去了,現在看來,他押對了時代的方向,而我只能守住個人心智上的一小片愉悅。